搜索:

服务项目分类:

当前位置:笔杆子 > 创作素材 > 大千世界

揭秘中国鬼文化起源之谜

时间:2018-11-09 点击:

一、鬼的传说:

鬼的历史可谓久远。可以这么说,自从有了语言,就有了关于鬼的传说;自从有了文字,就有了关于鬼的记载。甲骨文里,鬼是象形字,字形下面是个“人”字,上面象一个可怕的脑袋(似人头上戴着一个很大的恐怖面具),是人们想象中的似人非人的怪物。这说明我们的先祖早已把鬼看作是与人关系密切的怪物。

先秦时代,《山海经》、《禹本纪》、《穆天子传》、《归藏》、《黄帝说》、《伊尹说》、《汲冢琐语》、《楚辞》、《论语》、《春秋》、《左传》、《礼记》等,都有关于“鬼”的记载。之后关于鬼的记载更是汗牛充栋、不可胜数。两汉时期有《汉武洞冥记》、《异闻记》等;六朝时期有《博物志》、《搜神记》、等;唐代有《传奇》、《独异志》、《古镜记》等;宋代有《太平广记》等;金元时期有《潮海新闻夷坚续志》、《诚斋杂记》等。至于明清,神魔小说盛行,甚至形成一种鬼文化。鬼的故事丰富多彩,《封神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镜花缘》、《阅微草堂笔记五种》可为代表作品。当代社会,随着影视艺术的发展,人们充分发挥想象力,鬼的形象开始千变万化。

然而,有谁亲眼见到过鬼呢?无神论者不大相信鬼的真实存在,他们认为自称见过鬼的“幸存者”只是出现了幻觉,或者是故意装神弄鬼。所以他们甚至认为从古至今鬼都不曾存在过,只不过是封建愚昧的古人在自欺欺人;在科技发达的当今社会,人们不能再被这些迷信传说愚弄了。即便如此,绝大多数人对于鬼的存在还是半信半疑,心里依然不由自主的充满恐惧。毕竟关于鬼的传说已经历经数万年,深入人心了。

不但中国,整个北半球都有关于鬼的传说:如欧洲的吸血鬼,印度的罗刹鬼,印第安的亡灵。那么为何鬼的传说如此盛行,经久不息呢?这一定有它的历史根源。

二、鬼的真实身份

福斋书虫认为,鬼曾经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动物,它们给人类确实带来过深深的伤害。并且事实上考古学家已经发现了很多鬼的化石,只不过一直以来,人们以为这是人类祖先的化石。

1856年在德国的尼安德峡谷发现一具奇特的类似人类的骸骨,将之命名尼安德特人。之后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都大量发现这种生物的骸骨、牙齿和生活遗迹。包括中国著名的北京人在内,他们绝大多是在洞穴或者岩棚(山岩峭壁的凹陷部)内发现,所以又被称为穴居人。人类学家一直认为穴居人就是现代智人最亲近的祖先。但是随着近及年DNA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基因工程的进展,科学家们发现穴居人与现代智人的基因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穴居人在某些方面的进化程度甚至超过现代智人,现代人并非由穴居人进化而成。现代人类的基因至少已有15-50万年的历史,人类的祖先智人曾经和穴居人长期并存于地球上。并且穴居人很有可能正是被真正的人类最终灭绝。

书虫认真观察中国早期典籍关于鬼的记载,发现最新研究显示的穴居人特征与祖先传说中鬼的形象基本相符:

(一)苍面獠牙,似人非人,食人饮血。

鬼的面部苍白没有血色,牙床突出,有着像犬科动物一样锋利的獠牙,据说能一口咬断人的喉咙,把人血吸光,再吃人肉。

2007年10月,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的霍格·容皮勒(音译)和他的同事们称,他们已经在El Sidrón洞中的一穴居人的DNA中,分离出了一种特殊的染色体基因。这是一种未知关键性突变基因,是MC1R基因的变异。西班牙巴塞罗纳大学的卡莱斯·拉鲁伊泽·福克斯也在来自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两份穴居人DNA中发现了这种奇特基因。现代人类普遍具有MC1R,该基因调控着支配黑色素生成的蛋白质,而黑色素是头发和皮肤中保护免遭紫外线伤害的色素。在穴居人身上,MC1R基因序列发生变异,从而使穴居人的皮肤呈现白色。这样的肤色有助于他们成为冰河时期的霸者。

穴居人还拥有比智人更长更锋利的牙齿,自然状态下双唇不能闭拢,总是露出白森森的利牙。他们的口腔也比智人更大,吻部像其他猿类一样突出。然而,与猩猩、长臂猿不同的是,穴居人更经常捕捉猎物。所以穴居人的吻部会裂的更开,以便于把嘴巴张得更大,甚至能一口咬开猎物脖子上的气管或血管。

经过多年研究,科学家们发现,穴居人果然是食人族,为了补充体内缺乏的营养物质,古代穴居人甚至会把死去的同伴当营养餐。负责此项研究的考古学家说,目前已发现的穴居人尸骨中很多是在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地区一个山洞中找到的。通过对洞中8具尸骨——4个青年男子、2个少年、1个儿童和1个婴儿的研究,考古学家们发现,他们的臂骨和腿骨等较长的骨头都被折断。由骨头上遗留的痕迹来看,他们骨头里的骨髓曾被吸食过,部分穴居人的头骨还被打开,估计是被同伴取走了脑浆食用。从穴居人的骨头上不难发现,他们的生活环境似乎相当恶劣,他们常常因为饥饿而挣扎在死亡边缘。因此,当一个群体内有成员死去,其他穴居人便会吃掉他的尸体,以换取生存下去的机会。

穴居人头骨化石侧面图 被打开的头盖骨 第1张
穴居人头骨化石侧面图 被打开的头盖骨 第2张

穴居人头骨化石侧面图 被打开的头盖骨

(二)豹眼环鼻,幽居地府,昼伏夜行。

见过鬼的人,脑海中最深的印象莫过于那泛着幽光的鬼眼。鬼的眼睛像豹子一样,夜间视力很强。豹、猫、虎、狮等猫科动物白天躲在阴暗处闭目休息,鬼则是住在阴曹地府,通常在夜晚才出没于荒郊野地。鬼的鼻孔很大,就像两个铁环挂在脸上。

考古资料显示,亚洲、欧洲、美洲的穴居人化石都是在洞穴中发现,所以才将其称作穴居人。虽然我们没有直接的证物可以用来研究穴居人眼睛的构造,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由于MC1R基因序列发生变异,穴居人无法抵挡紫外线的伤害,白天只能幽居在阴暗的洞穴之中,夜晚才外出寻找食物。生存环境和习性决定了他们具有极佳的夜间视力,也就是说,穴居人的眼睛构造应与猫科动物类似,甚至比猫科动物更害怕光。在夜间,他们的眼睛肯定也会散发着骇人的幽光。

穴居人头骨化石还显示,他们的鼻子要比智人大得多。科学家发现在热带气候下进化的这些古人多有一个大鼻子,有较大的鼻孔可帮助给身体降温。而适应寒冷的人类都有个小鼻子来感受潮湿,好让温和空气进入肺部,并能在呼气时减少水分和热量的损失。穴居人生活在寒冷的冰河环境下,拥有这种大鼻孔是不符合规律的。因此对于穴居人为何有个大鼻子,科学家们至今感到非常迷惘……

穴居人(左)和智人(右)的头骨比较

穴居人(左)和智人(右)的头骨比较

(三)披头散发,行踪飘忽,悄声无息。

鬼不敢到人气旺的地方。在野外,如果多人结伴而行,鬼也会避而远之。这时人们也许会看到一闪而过的鬼影,脑海里只留下它披头散发的形象。鬼最令人感到恐怖的不是它那丑陋的面容,而是那飘忽不定的行踪。当有人落单时,鬼会悄无声息地出现在背后,给于突然的袭击。

鬼的这些特征也与穴居人完全相符。穴居人生活在冰河地带,为了适应严寒的气候,同猛犸、剑齿虎、披毛犀一样,除了拥有厚厚的脂肪层和厚皮以外,还有浓密的毛发。在穴居人生活遗址也未发现穴居人会梳妆打扮的证据,他们当然是披头散发。

虽然居住在幽深的洞穴中,穴居人的领地也经常遭遇入侵者。洞狮、洞熊等同样喜欢黑暗的穴居动物,严重威胁着穴居人的生存。但是,作为冰河时期的王者,穴居人除了拥有与洞狮和剑齿虎等猫科动物一样的眼睛以外,脚掌上也有一层和猫科动物一样的肉垫。肉垫里有相当丰富的触觉感受神经,穴居人可用它来感知地面微小的震动,判断危险的临近。

柔软肉垫还起着良好的缓冲和防滑作用,可使穴居人悄声无息地前进袭击猎物,并在冰面上快速行进。再加上穴居人矮壮、弯曲的身形、粗壮的大腿和长期狩猎的生活习俗,他们的短跑速度比奥运冠军还要快得多。

所以当人类祖先智人生活在冰河时期,所面临的最强劲的敌人并非狮、虎、豹、狼等猛兽,而是既拥有体能优势,又有着高智商和高超狩猎技巧的穴居人。

20100506091105.jpg

穴居人想象图 鬼想象图

三、鬼的灭绝

幸好,生存环境朝着对现代智人有利的方向变化,最终智人主宰了地球,而穴居人走向了灭亡。对于穴居人消失的原因,科学家们一直争论不休。

(一)病死说

1999年,科学家在法国罗纳河畔的一个洞穴中发现了穴居人痕迹,根据残留的骨头判断,穴居人存在自相残杀的现象,这个洞穴中的人至少杀死了6个人,并将他们的骨髓和大脑吃掉。

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西蒙说:“穴居人的突然灭绝是人类发展史上非常有趣的事,为什么拥有较大脑容量的穴居人会灭绝呢?”

为回答这个问题,西蒙研究了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福尔人的资料,那里一直盛行人吃人的传统,和穴居人的生活习惯有很多共同点。

人类学家很早就开始注意福尔人中的库鲁人,他们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盛行人吃人,曾经在一年中吃掉了1100人。随后,库鲁人得了一种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互相传播的脑性疾病——疯牛病。

西蒙称,疯牛病使人类大脑组织出现小洞,使整个大脑看起来像海绵一样,在疯牛病晚期,常常会导致严重的神经损伤、失语和失去行动能力。西蒙根据这项发现,建立了一个模型,来计算疯牛病通过人吃人的行为到底能传染多少人。根据他的计算,在一个有1.5万人的群体中,疯牛病能够在250年内杀死所有的人。西蒙说:“疯牛病使穴居人数量不断减少,再加上气候变化以及现代人的出现,共同导致了穴居人的灭绝。由于这种病的潜伏周期很长,而患有疯牛病的人一旦被其他人吃掉,就能够传染给其他人。”现代医学测试表明,医疗设备即使在经过消毒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携带朊病毒,朊病毒是导致疯牛病扩散的罪魁祸首。因此,穴居人的工具也起到了传染疯牛病的作用。

英国牛津大学人类学系主任尼克·巴顿认为,西蒙的理论十分有创意,也很有趣。他说:“很多学者都相信,穴居人的灭绝不会只是一种因素的结果,如果有朝一日人们能够证明穴居人由于人吃人,而受到疯牛病的感染,那么人类进化史就将重写。”

(二)热死说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神经遗传学家帕特里克-切尼利从远古穴居人的骨头化石标本中提取了一种特殊基因物质并对其进行了检测。通过把穴居人与现代人的基因物质进行对比分析,他发现两者细胞中负责产生能量的那部分存在着重大差异。帕特里克认为,穴居人与现代人的线粒体DNA存在着重大差异。由于线粒体DNA的缺陷,穴居人体内细胞极易泄漏热量,直接造成了他们身体产生过多的热量。帕特里克介绍说,“穴居人为什么会消失?此前有许多种解释,或是气候变化,或是食物不足。也许线粒体DNA的差异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现代人可以生存下来而穴居人却灭亡这个问题。我们对比了两者线粒体DNA,发现了许多不同之处。其中有一些是从未在现代人身上发现过的。当然,要给出一个权威性的回答比较困难,现在我们仅仅是找到了一条研究线索。”线粒体是一种在活性细胞中发现的微结构,相当于生物学上的“发电厂”。通过转化食物中的糖分,线粒体可以为细胞生存提供必要的能量。

随着冰河期的结束,地球气候逐渐变暖,穴居人无法适应气候的变化,身体产生过多的热量很可能是穴居人灭绝的真正原因。

(三)炸死说

与穴居人一同灭绝的还有许多大型史前动物,科学界以前一直将它们的灭绝原因归结于气候巨变。然而,美国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一颗直径2-3公里左右的彗星1.29万年前在地球大气层中爆炸,才是引发史前生物大灭绝的真正原因。

据报道,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大约1.29万年前,一颗直径大约2公里到3公里左右的彗星在地球大气层中发生了爆炸,无数个火球落向了北半球,让北半球的大多数地方都陷入了熊熊火海之中。美国亚历桑那州地球物理学家艾伦?威斯特说:“这颗彗星在撞向地球前就开始崩溃,引发了一系列的爆炸,每一块碎片的威力都相当于一颗原子弹,彗星爆炸结果让地球陷入了地狱之中,北半球的大多数地区都陷入了一片火海。”

爆炸造成的一系列严重后果包括:石器时代文化遭到毁坏,严重扰乱了当时正在欧洲和亚洲形成的早期人类文明的发展;许多大型陆地动物灭绝;美洲石器时代猎人——穴居人也没能幸存。

美国科学家在墨西哥阿卡普尔科市举行的美洲地球物理学联盟会议上提供彗星1.29万年前撞向地球的详细证据。包括威斯特在内的一组美国科学家将在会议上宣称,他们已经在欧洲、加拿大和美国的26处地方,发现了一层钻石粉尘层,这是含碳彗星坠向地球后形成的遗迹。美国科学家称,当彗星碎片撞向地球后,巨大的压力和热量将彗星上的碳微粒转化成了钻石灰尘。

四、最后的鬼

关于以上三种穴居人灭绝原因的分析,相信前者的人越来越少了。因为至今为止,遭到灭绝的动物数也数不清,但没有哪一种证明是被疾病所消灭。福斋书虫认为,后两者相结合更为可信。彗星的撞击当然造成了巨大的杀伤力,但是包括人类祖先在内的大多数地球生命并未就此灭绝,相信穴居人和猛犸、乳齿象、剑齿虎、洞熊、洞狮、披毛犀、雕齿兽、巨型地獭、爱尔兰巨鹿等大型史前动物也不会在这次宇宙的小小交通事故中一次性彻底消失。

但是这次灾难改变了地球的生命环境。彗星碎片的撞击及产生的爆炸和高温,导致北半球大陆冰架断裂、融化。低温的冰、水进入海洋后,干扰了原本的洋流运作,“大冰川期”结束,大陆进入“小冰河期”。千年之后,一切终于逐渐稳定下来,冰河时代彻底结束。地球逐渐向现在的气候过渡。由于无法适应气候逐年变暖,那些在冰河时期繁殖能力和生存能力超强的巨兽们,日渐凋零,被热死了。

胃口庞大的猛犸、乳齿象、剑齿虎、洞熊、巨型地獭等首先死于灾后饥荒。洞狮大约灭绝于1万年前,雕齿兽(即传说中的赑屃)大约灭绝于8500年前,爱尔兰巨鹿大约灭绝于7700年前,披毛犀大约灭绝于4000年前。而生命力顽强、智力超群的穴居人应该是活到最后的。

为了逃避日渐炎热的气候,善于使用石器开凿洞穴的穴居人幸存者,会把他们的洞穴越挖越深,躲在幽邃的深穴中。当他们在阴森的夜晚出来觅食时,他们会尽量躲避已经主宰世界的现代人类。但如果条件有利,他们也会发动突然袭击,饱餐一顿人肉。也许就在一千多年前,还有人在夜晚见到过穴居人的身影而幸运地活了下来,他们就把所见到得这种似人非人的恐怖动物称作“鬼”。

穴居人最终无法适应现在的气候,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彻底离开了地球。但是,福斋书虫却相信,在北半球一些残余冰川的地区,也许还有极少量幸存下来的穴居人后代,传说中的喜马拉雅“雪人”或许就是,格陵兰岛上的山区应该也有。

五、鬼形成文化

也许在两三千年前,鬼就完全灭绝了,但是鬼将永远存在于人的心中。关于鬼的传说与其他神兽、怪兽故事一样,代代相传。从东汉后期开始,随着各种宗教的传播,鬼成为了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之一。经过文人的想象、加工、渲染和再创造,各种虚构的鬼故事逐渐深入人心,形形色色的鬼形象取代了人们心中对鬼的那种原始的真实的印象。

明清时代,由于统治者的文化专制,诗词歌赋等高雅文学形式在走向低谷,文人不敢表达真实的想法,内心十分空虚。这时的文人只好将精神寄托于虚构的神鬼故事。

神鬼小说的创作在明清时达到了巅峰,诸如《封神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镜花缘》、《阅微草堂笔记五种》等等。这些文学作品的确很成功,在它们的影响下,鬼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了人们心中对一切黑暗或未知空间的恐惧的象征。于是,鬼开始形成了一种文化。